7月12日,中国多家媒体引述美国商务部在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并解读称,中兴通讯(000063.SZ)向第三方托管账户存入4亿美元,将取消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进行业务往来的的禁令。   
      美国商务部在这则消息中写道,美国商务部已经与中兴签署第三方托管协议,一旦中兴将4亿美元托管金存入第三方托管账户,美国将签发暂缓拒绝令的通知,在发布通知之前,拒绝令处于生效状态。对中兴的长期监管实际上由三部分构成:美国派监管团队进驻中兴、中兴所缴纳的4亿美元保证金、及为期十年的拒绝令。对中兴的惩罚是美商务部在此类事件上做出的最严厉惩罚,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不受伤害。
      结合此前的事件进展,这则消息的准确表述应是:7月2日,中兴通讯收到BIS发送的在《美国出口管理条例》下的有限授权。授权中兴通讯在遵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开展有限交易。这份授权截至8月1日,为期一个月。缴纳4亿美元保证金后,中兴将迎来一个新的暂缓执行期,为期10年。 
      也就是说,中兴通讯接下来10年可以全面开展业务,但“达摩克利斯之剑”仍在头顶高悬:未来十年,中兴通讯都处于美商务部的监管之下,一旦美商务部认定中兴有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和未履行协议义务的行为,将再次激活拒绝令。 
      自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4月16日宣布“中兴制裁令”以来,中兴事件在网络上的讨论一再发酵。讨论焦点从一开始的“是否违规”,到中美贸易战砝码,再到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掀起了一波“反美主义”舆论,狭隘民粹主义抬头,一些“让中兴倒掉,也不向美国低头”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兴事件经过多次反转,最终虽然获得10年喘息期,但美国当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于头顶,这令国内舆论更加偏激汹涌。 
      不仅中国,随着贸易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延伸,多位全球主流人士担忧贸易战将引发各国之间民粹主义思潮,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民粹主义的体现。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民粹主义正在席卷美国大陆,同时也在席卷西欧国家,而且还在不断扩散。
      格林斯潘强调,民粹主义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并不是稳定的思潮。民粹主义的短期兴起,实际反映了当地人们感觉到未来变得更加灰暗了,而民粹主义很难帮助人们和决策者捕捉到问题的核心。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此前撰文称,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不仅冲击中国,也会冲击香港地区和欧美日市场。如果引发汇率战金融战,则不确定更大、杀伤力更强。认清差距,有策略补足,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极大融合互需现状下找到正确的有力位置,有进有退,有供有需,才是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去思考和突破的重点。“要让别人离不开你,而非全部都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