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阴霾持续多月,如果人们可以从贸易冲突中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那一定包括:抬高贸易门槛或关上贸易通路对贸易双方都意味着麻烦和损失。多位专家均表示,特朗普试图以出重拳的方式解决问题会带来市场的情绪反应,中国应坚定不移地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贸易冲突,进一步扩大开放,调整产业、贸易结构,这是优于非理性贸易战的选择。 
      谈到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认为,以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中国扩大开放做出承诺为里程碑,中国在过去近18个月以来改革步伐大大提速,“这体现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强、消费品关税大幅下调、地方营商环境和外资企业研发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何墨池说。
      “中国已经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效,在农业、工业和金融等领域放宽准入和市场,国外公司和资本可以享有更高的所有权,这对于外国投资者意味着更大的获利机会。” 地缘政治经济学家、战略咨询公司FutureMap董事帕拉格•康纳向记者表示。
     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之后,中国国务院随即发布了旨在扩大对外开放、减少外资准入限制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文件),七个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39号文件)。今年6月28日和6月30日,中国再公布新版负面清单,减少对外资可投资领域的限制。
      但同时,中外专家的另一项共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还远远不够。2018年是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第17个年头。改革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量未开发的机遇及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中国的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升级, 面对发展阻力,加速改进发展模式的时刻已经来到。
      一位国际贸易人士表示,受益于世界经贸流动的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尤其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同时将改革方案更细致化,落实为可追溯的执法依据和明确的时间表,为民企和外资提供更公平的营商环境。
      同时,中国也应该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履行世贸规则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王志乐表示,入世后,中国将大部分有时间限制的具体指标都落实得很好,比如2006年中国确实将汽车关税降到了25%,但他认为,对“走向更开放的市场经济,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这一原则性规定,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中国还可以在汽车领域,进一步降低关税,因为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降税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已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专家也指出,中国在扩大开放过程中还需要平衡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康纳表示,中国在国企、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去高杠杆问题上也需要多加小心,注意保障就业率,并同时着力于提升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何墨池认为,“我们理解改革的复杂性,也看到中国采取了措施,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推进公平开放的环境,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中国可以逐步化解改革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