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几场大雨后,街头无人管理的小鸣单车生锈更为严重。一辆已显陈旧的浅蓝色自行车停在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上,“小鸣单车”品牌名在车身依稀可见,车把上挂着志愿者写的“故障车”卡片,路边商店店主已经不记得这辆车在门口停了多久。
      同这辆车一起破败且“故障”的,还有它的主人——小鸣单车运营方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悦骑公司”)。同一条马路东侧不到100米,广州市中级法院里,悦骑公司正迎来其破产后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直面超过12万个债权人。
      这家生于共享经济风口的公司经过不到两年运营,完成三轮融资后,迅速衰败直至破产。被破产管理人接管时,公司仅剩35万余元现金、散落在全国的20多万辆失控单车,背后还有数家停产的上游厂商。
      这些破败失控的单车值多少钱?近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报价称,愿以12元每辆车(扣除回收、运输及电子垃圾处理等费用后的净价)的价格,回收广州、深圳、上海等发现小鸣单车踪迹的城市中的车辆。仅在1年多前,小鸣单车创始人曾称新车成本400元,是小鸣单车的天然优势。小鸣单车所遇问题是行业通病,还原其死亡过程及后续影响,可获观察共享单车行业的最佳样本。
      悦骑公司于2016年7月在广州市成立,产品为小鸣共享单车。由于主打南方及二三线市场,且与ofo、摩拜等公司开展差异化竞争,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立两个月后,悦骑公司完成A轮融资,原创始团队全部退出,领投方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路仕,NEEQ:430759),其董事长邓永豪以创始人身份加入,成为实际控制人。
      面对当时已显激烈的竞争,小鸣推出“0.1元骑车”的服务,收取押金199元,同时开启大规模造车和二三线城市投放。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小鸣单车投放的高峰期,凯路仕的车间内,“一天产能可以高达2万辆以上”。诸多媒体表述中,邓永豪将自己在自行车行业长达20年的经历作为小鸣单车的天然优势。他创办的凯路仕成立于1993年,从单车店向上游链条发展,在欧洲铺开销售市场,同时在柬埔寨设立工厂降低成本。2014年,凯路仕在新三板上市。
      “一开始公司运行很健康,盈利是不错的。后来其他两大单车免押金骑行,导致小鸣单车骑行量和用户数下跌,一下子就难以为继了。”悦骑公司法定代表人关斌这样向广州市中级法院解释。2017年8月初,ofo、摩拜等公司相继宣布推出“免押金”骑行服务。大量用户受此影响也向小鸣单车要求退押金,发现其APP上承诺的“1-7个工作日内退款”迟迟未到账。
      押金争议的起因是,2017年8月1日,交通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称鼓励企业采用免押金服务方式。此时,共享单车行业已积累起超百亿元押金池,一些媒体开始质疑这些押金“是否存在挪用现象”。而《指导意见》颁布后,许多企业响应,推出免押金服务。
      破产后,悦骑公司债权人散布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主要包括用户、供应商、员工三类。目前,有效申报的用户押金债权118738笔(单笔押金金额普遍为199元),若以每名用户199元押金推算,则押金债权超过2000万元;供应商申报的债权28笔,合计约3003万元;另外,管理人核实的职工债权115笔,经济补偿金及欠薪合计16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