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第二部分、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清单,将于8月23日生效。此前,第一部分340亿美元关税清单已经于7月6日开始实行。有舆论发现,尽管特朗普越来越卖力地挥舞“贸易大棒”,但却离其维护美国制造业的初衷越来越远。随着贸易战的推进,包括美国在内全球越来越多制造业者加紧了在中国建厂的步伐。
对于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对美国乃至西方制造业者的“挤出”效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学者孙立鹏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正在冲击全球的产业链,美国经济自身也正在遭受冲击。美国许多企业都是从中国进口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朗普提高关税的做法,直接推高了美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与他重振制造业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
为了规避关税风险,美国企业选择外迁,在华或其他新兴市场加大投资,进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企业是在按市场规律办事,而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反全球化、反生产力的。美国企业的做法有助于减少综合产业链的成本,弥补额外的关税负担。
还有观点认为,从另一侧面看,美国商界正在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失去信心,预期对华贸易强硬必然遭到更严重的反击。特朗普没有让美国国内营商环境变得更好,反而更糟。与其寄希望于特朗普调整贸易政策,不如自身主动求变,调整全球生产布局。而从美国及其他西方制造业者的选择来看,中国无疑是调整产业布局的上好投资地。
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6.6%。中国美国商会《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4%的会员企业计划今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
对此,孙立鹏表示,中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没有变。中国自信地开放,与特朗普政府狭隘地“闭关锁国”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据瑞信统计,2015年中国中产阶层达到1.09亿人,已经超过了美国的9200万人。预计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水平将是美国的3倍。中国经济政策连续且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加之特朗普贸易保护的“神助攻”,中国依旧是世界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