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可以重回孤立主义,集中精力办好国内的事情,而中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保障稳定的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和所需的资源投入会越来越大。
目前,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下降到个位数的水平,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和最重要的出口国,美国正在实现能源独立,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约45年来,历届美国政府持续努力的结果,美国多位官员表示,美国已不再需要向海外派兵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与此同时,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可以为GDP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要求中国从外交、经济甚至军事等诸多方面,更多地介入国际事务。日益沉重的国际事务支出,将挤占国内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宝贵资源。中美两国能源形势背向发展,将进一步拉大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
第二,能源政策选择,要有长远和战略的考量,更应立足于现实。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高度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改变这一能源消费结构,当然有环境改善、能源效率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的迫切性要求。由于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国内能源生产的现实,降低煤炭消费,只能通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来实现。由于进口巨大,中国某项能源政策的短时间改变,会在国际市场引起较大的反应,如21世纪初中国石油进口增速过快,带来了国际社会的“中国石油威胁论”。
由于电力来源高度依赖煤炭,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电动汽车,应从长远战略和能源来源升级出发,大力支持氢能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带来的,仅仅是某些城市或局部地区将环境压力转移到了电源供应地,从国家整体来看,并没有能够改善环境。
第三,实现中国的能源独立,需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进行努力。数量上,必须保证未来相当比重的能源消费由国内供应,要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持续进行市场化改革,激发更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质量上,必须持续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使单位能源消耗能产出更多的GDP。即使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中国GDP从数量上超越了美国,但如果我们的能源效率仍然大幅落后于美国,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必然会落后于美国。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能源效率的持续提升更具战略意义。
追求幸福生活是社会大众天赋的权利,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提升,将给国际市场带来巨大供应压力。假如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升到美国目前的6.88吨标准油,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上升到95.632亿吨,占世界135.112亿吨标准油的70.78%,这将是世界无法承受的。
美国同等的能源效率,2017年中国的GDP就不是12.25万亿美元,而应该是27.17万亿美元,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就应该是中国。要将中国的能源效率提升2.22倍,需对全社会用能体系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能源消费构成和人均用能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文明程度。从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来看,能源效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因此,简单而直观的七个维度的能源数字对比提醒我们,要全面超越美国,我们还有多么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