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总体而言并不缺乏消费能力,中国居民在海外一掷千金的豪气和各种海外购的勃兴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可能把富人的消费留在国内,能否尽快提升普通人的消费,而当前重中之重则是如何留住富人的钱,既要留住他们的消费,又要留住他们的投资。
这里的富人泛指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畅旺且有相当投资能力的人群。富裕阶层的出现和城镇化应该是改革开放40年来所形成的最大红利。如果不能善待和善用此一阶层的财富,等于坐视红利流失,会造成国民整体利益的巨大损失。反之,如果既能留住富人的消费,又能留住富人的投资,则无论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还是中国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都能更好地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有形产品之外,人们对优质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在科教文卫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富裕阶层送子女出国读书、到国外就医等更是成为潮流。与其指责他们盲目崇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如切实提升我们在科教文卫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通过满足其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来留住他们的消费。
国家一方面应加大对医疗教育领域的投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水平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向富裕阶层的特色需求则应主要靠市场来满足。这就需要大力放开相关领域投资准入,当然与此同时配套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也需大力提升。如此一来,既能通过科教文卫领域供给质量的提升留住富裕阶层的消费,又能通过这些领域的放开留住他们的投资,而来自富裕阶层的消费和投资本身又会为这些行业的就业、税收等提供支撑,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一个能让富人安心和安身,并能满足其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的社会,才能更好带动全体居民的福利增长,才能更快实现和谐共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