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8月24日)上午,澳大利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三轮投票,结束特恩布尔时代并宣布莫里森时代的来临。就在市场为这种速度感到吃惊的时候,澳大利亚人却习以为常,毕竟过去10年里他们已经换了6位总理,今天是莫里森当权,过几天可就不一定了。
那么,过去10年澳大利亚的“短命总理”分别都有谁呢?2007年,澳大利亚工党领袖
陆克文击败前总理约翰·霍华德,结束了自由党与国家党长达10年的联合执政局面。2010年,陆克文陷入气候政策和矿产税问题,支持率急跌,其副手
吉拉德挑战其工党领袖一职,后担任总理。
2013年,在一次挑战失败后,
陆克文对吉拉德再度发起挑战,终于赢得工党领导人投票,再次获得总理一职。同年,
阿伯特挥舞自由党与国家党联盟大旗,在大选中以一边倒的姿态大胜陆克文,如愿登上总理的宝座。两年后,
特恩布尔在党内投票中以54:44击败阿伯特,谴责阿伯特执政经济管理不善、未能与选民进行沟通。
2018年,特恩布尔遭遇能源政策问题,民意持续下滑,但在临时党首选举中以48:35击败达顿,暂时保住职务。同年8月,特恩布尔辞去总理及自由党党首职位,国库部长莫里森赢得党首投票并任总理。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澳大利亚作为一个27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经济衰退的国家,为什么政权更迭这么频繁?我们知道,像特朗普上台及英国脱欧等混乱情况都是由济动荡造成的。但是澳大利亚还没出现过经济衰退,刚刚卸任纽约联储主席的杜德利还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表现高度赞赏,英国央行行长卡尼提及澳大利亚的经济时措辞十分积极。
其实问题就在于,澳大利亚人的幸福感没有这么强。因为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并没有感觉到本国的繁荣,因此,就像在经济动荡的国家一样,澳大利亚选民也对政府产生不满。
尽管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向亚洲出口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该国经济看似相当繁荣,但实际情况是,国内面临着天然气资源短缺、基础设施投资匮乏以及能源开发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难题,这令民众怨声载道。
此外,澳大利亚连续27年没再出现经济衰退仅仅是因为该国对移民持开放态度。这是一个靠移民发展起来的国家。而要知道,前任总理莫里森恰恰对难民和移民问题都持有较为强硬的主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总理领导下国内政治经济都不可能安宁。或许,更换总理已经成了澳大利亚解决民众与政府分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