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一番“消费降级”的图景,似乎并不太符合现实情况。比如,一向以“变态逆天”的服务和不便宜的价格著称的海底捞火锅,在全国各大城市还在加快扩张的步伐,生意依然兴隆。

业绩的高速增长,与海底捞正提速开店扩张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海底捞全国门店数量由去年底的273间增至362间,今年上半年新增71家门店,且大多数新增门店集中二三线城市。
此外,海底捞同店(经营一年以上)销售比上年同期增加6.4%,较往年14.1%、14.0%的增幅有所下降。

海底捞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二三线城市餐厅经营收入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其上半年来自一线城市的收入为18亿元,去年同期为14.27亿元;来自二线城市的收入为34.67亿元,去年同期23.396亿元;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为14亿元,去年同期6.36亿元。

随着门店数量增加,海底捞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管理难度也会加大。继去年“老鼠门”后,此前有消费者举报称在其门店就餐时吃出蟑螂。今年6月和7月其自查公告也显示,海底捞门店共计查出27起食品安全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