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扭转局面的尝试,当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对外主要采取两项措施: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及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10%附加税,这也被称作“尼克松冲击”。对于那些靠对美出口创造大量工作岗位与获取利润的国家来说,新进口税和事实上的美元贬值被认为是“大灾难”。
首当其冲的加拿大陷入恐慌之中,皮埃尔·特鲁多总理和多名内阁部长展开全方位外交,试图用加美之间的特殊历史关系以及加拿大作为“美国的一个坚定的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盟友”的地位,说服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给予加拿大豁免。

然而,美国并没有给加拿大开绿灯,这迫使加拿大减少与美国的贸易。1972年,加拿大外交部长米切尔·夏普提出“第三种选择”,减少同美国的贸易和文化关系,加大与欧洲和日本的往来,使加拿大的贸易多样化。
对于加拿大的经济政策变化,尼克松看在眼里,他更坚信加拿大在逐步脱离美国的“轨道”。1972年4月14日,尼克松在加拿大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称,美国与加拿大的“特殊关系”死了,“现在必须认识到,我们拥有不同的身份、存在很大差异,当这些现实被掩盖时,没有人的利益得到增进。”

到1977年末,加拿大石油、天然气的74%,采矿业的60%,制造业的56%,公用事业的4%,铁路的1%都被外资,特别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子公司所控制。加拿大政府试图摆脱对美国经济依赖的努力成效不大。最终,1987年-1988年,美加两国接受自由贸易,几年后墨西哥加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