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举行的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企业“买买买”,纷纷达成令人咋舌的大订单,不免让人有种国内进口需求突然迸发的感觉。
      诚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人口最多的国家,潜含的进口能量超出想象。一旦中国将进口大门开得更大一些,将会产生“虹吸”效应,对于全球的资源品和消费品都将产生明显的影响。不过,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国际贸易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口增速将是温和可控的,相信不会出现“大跃进”。
      同时,关键技术往往不会通过国际贸易来取得。业内人士认为,在大举采购的同时,中国企业更应沉下心来,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推动核心技术的自我研发,实现“两条腿”走路。“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周一在开幕式上表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累计将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他指出,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
      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是中国扩大进口的另一底气。据全球咨询公司奥玮咨询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十分强劲。超过半数(57%)的消费者计划购买海外商品,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更高(76%)。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
      “中国市场的品质消费、消费升级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增长的新动能;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目前的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也需要更多的国际供应。”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预计,2022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目标宏远,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将加速前行。中金报告预计,在国际收支口径下,今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将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和5,200亿美元。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预期目标,其隐含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和3%。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签署《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该法案出台的核心目的是确定新兴与基础技术,并对其出口实施管制。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荣表示,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会限制技术的发展,未来宝武集团将加大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