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中国汽车销量 2018年首次出现同前一年相比的下滑,人口增长则几乎停滞。这意味着来自中国的原油需求的增量,可能已经成为历史。2014年全球原油价格的下跌,主要来自于页岩油的产能爆发。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似乎来自于以中国为主的需求增长的停滞。而下一波电车全面取代汽车的趋势,将加速原油需求和原油价格的全面塌陷。
体验过特斯拉 Model 3 的人,就会意识到传统汽车被淘汰毫无悬念,已成定局。假设一台 Model 3 一年开两万公里,每度电跑将近七公里,实际耗电也就三千度。按照一度电 13 美分的价格计算,一年交通能耗费用只要四百美元,也就是八十杯星巴克咖啡的价钱。中国很多地方电费低,实际成本更低。 而且电池的单位价格还在以每年 5%的速度下降。Model 3 无需换机油,保养成本接近于零,最低配置的三万五千美元版本 2019年将上市。从未对 Model 3 有驾驶体验的人,会有各种偏见,但历史前进的脚步根本就不会在乎。

对于中国这种每天进口八百万桶原油的国家,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经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所以对于新能源电车强力补贴的政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虽然在局部实施上可能被一些厂商滥用,被部分消费者所诟病,但这并不改变大的趋势。
市场经济参与者必须理解的是,存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量 (或者负增量), 更重要的是增量的增量,也就是加速度。 需求的加速下滑将导致商品价格的全面塌陷,而和以前的周期不一样的是,这些需求,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此有着刻骨铭心体验的是那些中国的煤老板。可以参见2011年 -2016年间煤价的走势。和以前不同的是,电池全面取代汽油,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这个趋势,在还有燃油动力的系统存在时,都不会真正结束。

中东很多产油国可能迅速陷入赤贫和混乱,也许像索马里,委内瑞拉或阿根廷一样,但对于之外的国家没有大的影响,所以会被外面的人忽略。许多以前因为能源费用限制而无法发展的产业,将突然变得可操作,会出现难以想象的欣欣向荣的场面,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