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究竟是否如数据呈现的那样理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年末之际,一场全球化的裁员潮正汹涌而来,无论是老牌公司福特,还是全球最大私企,甚至是中国企业,都难以幸免。
      本周一,全球最大私营企业之一、丹麦拥有117年历史的清洁巨头ISS集团决定退出13个盈利不佳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南美洲和东欧的发展中国家,预计将裁员10万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
      公司CEO Jeff Gravenhhorst周一表示,未来两年内会陆续退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巴西、智利、以色列、爱沙尼亚、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等13个市场,约占集团收入的12%和运营利润的8% 同一日,多家媒体报道,福特正在重组欧洲业务,以提高回报和效率。公司决定将停止在德国Saarlouis工厂制作C-Max紧凑型MPV以及Grand C-Max七座型MPV,因此寻求在该厂削减1140个职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上周发布研报称,福特的裁员规模可能高达25000人,比竞争对手通用汽车(约裁员14000人)还要狠。福特在2017年上任的新CEO带领下,正在推进未来五年的重组计划,一大部分将针对福特欧洲的业务,但北美地区也会有“显著的重组效应”,美国和加拿大的全职与兼职工人也很可能被裁员潮波及。 
      而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本周亦表示,10400名员工接受了该公司的自愿离职计划,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6.8%。10月初,该公司向大约44000名员工提供了一笔自愿遣散费(VSP)。9月,该公司为了更好地推进5G网络,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预计在2021年前削减成本100亿美元。 
      此前瑞典家具巨头宜家(IKEA)宣布,未来几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7500个冗余的行政类岗位,堪称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重组。接着是德国化工业巨头拜耳宣布,到2021年前将在全球11.82万员工中裁减约1.2万人,并减计38亿美元资产。 
      而富士康、福特、大众、Verizon、庞巴迪、通用汽车都被爆出裁员计划,鼎鼎大名的行业巨头都在预判全球经济寒潮来临。全球需求市场的衰减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显现,裁员风暴在三季度出现、在四季度加速。 
      而美国收益率曲线的倒挂则被视为衰退无法避免的前兆。美国资产值第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经济学家Jesse Edgerton最新报告指出,未来一年内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涨至35%,接近现有周期的最高水平。而不到两个月前(10月18日美股深跌前后),该行还认为一年内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足28%,今年3月时的预测更低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