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半月,美元指数走势反覆,先大跌后大升。前3个半月,即年初至4月16日,美元指数从92.3跌至89.4,跌幅3.1%。此后1个月至5月16日又迅速回升到93.3,升幅达4.3%,完全抹去了前3个半月的跌幅。
      首先应该认识到,作为全球主导货币,当前阶段美元指数的走势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美国内部的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二是美国外部的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鉴于欧元在美元指数构成中占一半以上权重,主要是欧元区的经济与货币政府走势。三是国际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政府的各项政策多变,突兀且欠可执行性,使得市场对于美国政府政策的走向及效果,进而美国的经济前景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不仅取决于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势,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施政的不确定性。

      先看前3个半月。年初至4月16日1季度数据虽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尤其是就业与通胀数据继续走强;美联储货币政策则进一步收紧,3月快于市场预期加息1次,今年全年加息预期从3次转向3-4次,甚至有时到了加4次占主导地位的地步。
      据此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美元指数应该上升,而非下跌才是。因而第一大因素,即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完全不能解释这段时期美元的大跌。
      而在此期间,美国外部,主要是欧元区的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也不错。2017年欧元区GDP增长2.3%,创多年新高,货币政策方面则量化宽松持续减磅。但并不能据此就说欧元区的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强于美国。GDP增长速度2017年与美国持平,但1季度增长数据并不好于美国。量化宽松减磅是去年定下的,今年以来并无加码,而市场关于今年美国加息预期从3此变成了3-4次。
      所以,以欧元区的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良好,即第二大因素强劲,来解释前3个半月美元指数的下跌也是说不通的。那就只能从第三大因素,即市场信心来解释了。
      的确,这一段时期特朗普施政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导致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大幅削弱。其间特朗普的施政,从内政的政府官员变动,到外交的中东政策,到外贸的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  (TTP) 与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NAFTA) ,再到财政的基建投资政策等,都让人难以捉摸。尤其是在后期更挑起了中美贸易冲突,又增加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后美元指数的走势仍然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走势与特朗普施政不确定性的你消我长的关系。
      预计至年底,在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势主导的情景下温和上升至94.5,在特朗普施政不确定性主导的情景下温和回跌至90.5。当然,如果作为第二大因素的欧元区经济、政策与市场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会有所不同,但目前看不到这种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