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金融市场看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贸易冲突日益严峻,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趋向收紧。然而,投资者的风险追逐热情依然高涨。
      本周初,在中国宣布反击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一天后,股市投资者买盘缩手,但股市的下跌幅度较小。MSCI全球股票指数在过去一年内上涨了10%。这似乎释放了一个信号——投资者并没过度担心贸易战带来的潜在影响。
      股票市场的表现无疑令人感到诧异,而这种古怪的现象还出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其它角落。首先是信贷市场,近期专家们常常为企业债务高起引而担忧。美银美林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基金经理认为发达国家的公司借贷规模过大,超过了2008年的峰值32%。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在众多杠杆收购和兼并活动中,企业借贷确实飙升,今年发行的美国企业债券中几乎有一半的风险评级都处在BBB+,BBB和BBB-这个范围中。然而,投资者似乎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相反的,投资者对于高风险债券的购买需求非常高,从而导致高风险债券和低风险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只有50个基点,而在2012年的利差曾高达200个基点。
      第二个奇怪的点是美债“期限溢价”。由于美国实行减税政策以及预算赤字上升,美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年出售更多的国债。通常来说,这个阶段美债期限溢价理应为正值,旨在吸引投资者购买长期美债。但近几个月美债期限溢价竟然为0。
      第三个奇怪的点是货币与利率差异之间的相关性正在崩裂。从衍生品市场的状况来看,投资者押注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的利率差距拉大。花旗集团表示,美元和欧元的隔夜利率差值为250个基点,高于2017年的100基点和2016年的25基点。
      在过去的经济周期中,这种差距往往导致美元走强,但当前利率预期差异和货币走势的相关性大幅减弱。按贸易加权计算,美元比2月份升值了5%,但也比今年年初低4%。正如花旗首席经济学家Catherine Mann指出的那样,这种相关性似乎已经被打破。
      导致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泰特(Gillian Tett)指出,这可能是投资者对全球增长非常有信心,他们相信企业能够解决债务问题,消费者能够继续偿还抵押贷款。不过,泰特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
“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投资者变得‘自满’,从而错误地衡量市场风险。无论如何,就算市场大多时候都很平静,投资者也不要假设这就是‘正常的’,尤其是在这个地缘政治动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