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会议来袭 美联储货币政策有何悬念
美联储将在6月15日至16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但是,市场对于这一次货币政策会议有些预期,明显降低了对于货币政策的潜在紧缩担忧。“美联储不会紧缩”几乎再次成为市场共识。
当前,国内多位经济学者提出美国5月CPI是年内高点的论断,或认为是今年美国通胀高点的位置和时点主要由油价同比走势主导,或认为是当前的消费主力并未有过恶性通胀的经历,相反在多数时间均生活于低通胀环境内,因此通胀预期较难出现自我实现。
上周,欧央行6月利率会议决定,维持三大基准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本周如果美联储的利率决议,继续鸽派,维持不变,则会进一步说明,不论是5月超预期的通胀,还是非农就业数据,均不是美联储决策的核心指标,而金融市场的风险波动,才是美联储真正关心的焦点。那么,美联储期权保证下,“继续奏乐继续舞”,风险资产有望在短期内继续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从市场反应来看,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担忧明显弱化。在6月10日,美国CPI数据发布,同比大涨5%,大超预期的4.7%,增速创2008年8月以来最高。面对不断攀升的通胀数据,美联储依然维持淡定,市场反应也相对平淡。
在上述CPI数据发布后的15分钟里,美债跌,黄金、美元涨,通胀预期瞬时升温。但不久后,市场就开始出现反转走势。随后时间里,在5月非农数据公布之后,市场对2023年底加息的预期就继续回落,连续几天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在1.5%之下。
显然,市场对联储“难紧”预期升温,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担忧明显弱化。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瑜认为,美国5月CPI同比增长5%,基本可以确实是年内高点。今年美国通胀高点的位置和时点主要由油价同比走势主导。
油价领先CPI同比1个月左右,去年4月油价大跌带来“坑底”,使得今年4月油价同比直线拉升,达到145.3%,奠定了5月CPI同比为年内高点的基础。随着油价基数效应消退,下半年CPI同比很难突破5%。但下半年美国CPI同比大概率不会快速回落。下半年CPI同比均值可能在3.8%-4.6%之间,核心CPI同比均值可能在2.6%-3.4%之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10日美国5月超预期的CPI数据公布后,10年期美债利率却出现了下行,跌破1.5%关口,似乎和通胀上行——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的逻辑完全相背。6月至今,10年期美债利率脱离震荡区间,由1.63%持续下行至1.5%以下,刷新近3个月新低。
美国财政部表示计划在7月底之前再小幅压降财政存款,并从8月开始重新增加财政存款规模。5月最新声明中,财政部表示7月底之前将财政存款再压降2235亿美元至4500亿美元,压降规模较3月至5月的9398亿美元大幅萎缩。
美国财政部计划7月底之后结束压降,在9月底之前将存款重新提高到7500亿美元。除了财政存款压降接近尾声外,美联储可能在3季度末前后释放紧缩信号,也可能对流动性环境产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