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通胀率超出预期 但不准备立即加息
当地时间6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场听证会上承认,目前美国的通胀率以及高通胀的持续时间超出了此前预期。同时,他表示美联储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全面广泛的经济复苏,而不是迫于通胀压力立即提高利率。
鲍威尔认为,近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并非是经济过热,而是受全面重启直接导致的。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美联储的考量因素不仅局限于通胀率而是将放眼多个因素,比如就业率以及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面临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5月,全球物价压力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逐步升温,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临大敌”。作为长期受到低通胀困扰的经济体,美国上月CPI同比增长5%,创2008年以来新高,欧元区和英国CPI也达到了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2%。这一效应也传导至新兴市场:巴西和俄罗斯上月通胀率分别达到8%和6%。
能源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主要助推力,国际油价反弹至70美元上方。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由于植物油和谷物等对发展中国家饮食至关重要的产品需求激增,5月全球食品价格以十多年来最快的月度速度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令包括通用磨坊、荷美尔、可口可乐在内的多家生产商宣布了提价的决定。随着去年基数效应在6月趋稳,由供需失衡和宽松货币政策等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能否持续成为了外界焦点,美联储潜在的政策调整前景让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在稳增长和控通胀的天平间选择的压力。
近一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正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加剧了人们对通胀可能变得更加持久的担忧。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从未出现过如此强劲的商品周期,这也让不少人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时代。
原油对物价的影响相对明显,在2008年的上轮通胀高点时国际油价超过了150美元/桶。以美国为例,5月能源价格同比增长28.5%,其中汽油价格指数大涨56%。全球强劲的需求预期正成为支撑油价进一步走高的动力。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短期能源展望预测,美国今年的燃料消费量将增长149万桶/日,高于此前预测的139万桶/日,今年夏季汽油日平均消费量可能为910万桶, 比去年同期增加130万桶。欧洲地区的能源需求也在开始回升,导航与定位科技公司TomTom数据显示,欧洲15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地时间22日,匈牙利召开议息会议,机构普遍预期该国央行此次会将基准利率上调30个基点,至0.90%,目前匈牙利是欧盟通胀最严重的国家,也可能因此成为自疫情以来首个加息的欧盟成员国。捷克央行将于23日宣布利率决定,该行也可能将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0%,以抑制通胀上升。
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依然没有得到改变。为了鼓励人们主动寻找工作,全美25个州决定提前叫停联邦政府对失业者每周300美元补充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企业则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求职者。美国劳工部数据称,近两个月美国个人薪资收入同比增长7.4%,是历史均值的三倍。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表示,与重新开放有关的因素正在推升比预期更高、更持久的通胀可能性。虽然预计驱动因素可能是暂时的,趋于缓和的时间点还存在不确定性。最新季度经济展望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期2023年将加息两次,政策收紧节点较预期大幅提前,造成了全球资本市场波动。